|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专题报道 庭审直播录播 民意沟通

 

法学研究的“临湘现象”揭秘

发布时间:2013-11-11 11:30:10


    11月5日,湖南省临湘市人民法院院长朱开颜在广东省珠海市领奖。在第八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中,临湘法院有3篇论文获奖,这是继2012年该院荣获第24届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三项大奖后又一次获得三项全国性学术大奖。

    “临湘法院现象”一时声名鹊起,“法学湘军临湘团”再次续写了该院学术研究的辉煌。

    文化铸魂——

    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建设是临湘法院的“灵魂工程”,学习是该院不断获取荣誉的不竭之源。

    该院每月召开一次全院干警学习交流会,将近段时间的典型成功案例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党组成员每季度至少自学一本内容健康、有益身心的书籍,写一篇读书心得;每年撰写两篇调研报告。

    今年,该院先后邀请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曾鼎新、邓志伟、曹满贵等专家,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魏学锋以及湖南理工学院多名教授讲授新闻宣传、法学研究、信息写作课。同时,长期与刘仁文、徐昕、张步洪等20余名全国知名法学家通过网络、电话、书信等方式进行交流。

    该院民一庭曾被省高院评为先进集体,民一庭庭长方美玉也是湖南省优秀法官。方美玉经常在学习交流会上给青年法官上课,在她的帮助下,一大批青年法官迅速成长起来。

    青年法官唐秧在方美玉的悉心培养下,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升很快。2012年4月,唐秧经办完成了一起复杂的连环车祸案,在方美玉的指导下,她查找了相关法律资料20余种。因为对案件的妥善处理,以及为原告应获赔款的忙碌奔波,《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岳阳日报》等多家媒体都对她进行了采访报道。

    该院还经常组织法官到其他先进单位进行现场考察和学习,将其他法院好的学习模式与本院的实际相结合,创新了适合于该院的2(3+N)大学习大调研工作机制。调研员全员参与的“3+N”大调研格局,搭建互动式、信息化、自主性三个学习平台,探索N种学习方法的“3+N”大调研模式。

    “互动式学习调研平台”即通过政治学习、道德讲堂、法官论坛、月末法律沙龙、庭审观摩、听庭评庭、会议研讨、学习培训、课题研究、法学会等N种方式开展互动式学习;“信息化学习调研平台”即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建立数字法院资源库及法院内网,鼓励和支持法官与外界之间的交流、资源共享,密切关注法学论文征集活动,并鼓励全院干警踊跃投稿和参赛;“自主性学习调研平台”即把自学与终身学习作为求知的主渠道,引导全院干警工作提高政治修养和业务水平,做到每个庭室都有一个学习调研小组。

    创新机制——

    向阳花木早逢春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机制是搞好调研工作的重要保障。

    临湘法院率先在岳阳法院系统成立了研究室,编制单列,配备了三名专职调研员。同时建立和完善了调研工作的规范性管理制度、重点调研课题管理制度、调研成果转化制度、论文(课题)评选、奖励、选送制度等,以规范性的制度充分保障调研工作的有序开展,将调研工作纳入年终综合考评,进行单独考核。

    对通过立项的课题设立调研专项经费,根据承办课题的级别和工作强度下拨专项课题经费。凡是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或论文获奖者按级别予以重奖——在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评选中获优秀奖者奖3000元,获二、三等奖者奖5000元,获一等奖者奖1万元,并在评优、晋级、晋升时作为重要依据。从而形成了院长亲自抓、主管副院长具体抓,研究室着力抓,调研员全员参与的大调研格局。

    该院的课题项目采取“1831”调研模式,论文写作则按照“1381”模式全面推进。“1831”模式即全体成员集中研究、讨论,8个调研小组负责人集体确定课题结构,每个三人小组负责一个子课题或1至2个章节,最后形成课题报告初稿。“1381”模式就是每次调研任务下达后,每名调研员单独完成1篇论文,三人推选一篇优秀论文,8个调研小组评选出8篇优秀论文,然后全院24名调研员集中评议,集体修改,形成一批优秀论文推荐发表和参赛。

    春色满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临湘法院现象”成为了法院学术湘军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

    该院以院刊《金色天平》为阵地,以临湘市法学会(筹)和金色天平文学社为平台,以道德与法大讲堂、法官道德教育基地、法官文化教育基地、法官文艺创作基地为载体,多渠道地推动法学研究。已有《临湘市人民法院新时期群众工作读本》、《如何打官司100问》等图书出版发行,即将出版的《与正义相向而行》、《民生司法实务研究》、《关于未成年人非监禁刑与社区矫正问题衔接的调研报告》也已被列入出版计划。

    2012年在《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中国审判》、中国法院网、《湖南日报》、《法制周刊》、湖南法院网、《岳阳晚报》、岳阳法院网等各级媒体发表信息报道1000余篇,稳居省、市法院系统第一名。

    此外,该院干警撰写的39篇法学论文,有15篇在各刊物发表,有18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其中有两篇论文分获第24届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论文评选二、三等奖,并获组织工作先进奖。在全省法院法学理论研究会上,该院有两篇论文获二等奖,被评为调研工作先进单位。

    在第八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评选中,院长朱开颜与研究室卢安林撰写的《社区矫正制度的困境与求解——正当程序视野下社区矫正的文本解读与现实反思》一文获二等奖,胡秋玲的论文《魅影依旧:公捕公判的谱系阐释——从中国基层司法经验出发》、胡菁菁的论文《莫使惹尘埃:法与情的艰难选择——以传统人伦对司法公正的影响为视角》分获优秀奖。

    “临湘法院现象”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和全国数十名法学家的关注。

责任编辑:吴立翠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