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专题报道 庭审直播录播 民意沟通

 

抑制网络不文明用语,从小事做起

发布时间:2013-08-22 09:09:39


    最近有山东网友倡议,要“做‘四不’文明人,做有为山东人 ”。倡议大家“走路不闯红灯,用餐不剩饭菜,上网不说脏话,旅游不扔垃圾”。这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广大文明网民的心声。

    看似多么简单而平凡的要求,从儿时父母就在教育我们话语,如今也是我们教育子女的基本行为规范,但现实中,为什么要实现这简单的要求就这么难。

    由于网络的特性,即身份不可知性,使网络成为了语言或情绪发泄的垃圾场。在网上骂人、说脏话,身份是保密的,是不可知的。于是乎某些网络使用者就卸下了基本的行为准则,在网上恣意吐槽、大放厥词。忘了是谁说过:“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样的胸怀与气度是了不起的。但某些网络使用者常常将其变成了:“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于是我有说脏话的权利”。于是,在很多论坛的话题中,一楼接一楼,骂声一片、脏话一片、臭气熏天。

    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当我们匿名或隐身时,骂得畅快淋漓。但第二天穿好西装、打好领带、提上公文包,又焕然一新,以都市白领、温文尔雅、笑容可掬的形象出现在“第一社会”。因此,在网络上脏话连篇,而到了现实社会又一幅道貌岸然的样子,这不是网络时代的问题,而是文明程度和道德底线的问题。

    中国古人是讲究“慎独”的。也就是在没有人监督你的时候,依旧能遵纪守法、中规中矩,葆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慎独是一种严格的自律,一种坦荡的胸怀,一种美好的情操,一种永恒的修养。“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所谓“戚戚”本也于他人无害,但如果借助网络工具,以匿名的手段,将自己的戚戚、自己的烦恼转嫁到他人身上,比古之小人又等而下之了。

    由此看来,“上网不说脏话”说起来简单,但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责任编辑:米巍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