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高新区法院公开审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高新区检察院干警、辖区国有银行职工代表到庭旁听。
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崔某在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利用所在公司职务便利,将其获取的客户身份、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通过微信非法提供给其他公司的员工,非法获利共计人民币2.7万余元,系情节严重情形,应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责任。
庭审中,主审法官于涛严守法律程序,组织控辩双方进行举证、质证,并就案件的事实、证据、定罪量刑等问题展开辩论,还原了被告人崔某信息泄露渠道、泄露次数、违法所得金额认定依据等细节,清晰界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构成及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在最后陈述环节,法官还从法律红线、职业伦理、责任链条等方面对被告人崔某当庭进行了法治教育。崔某自愿认罪,对自己违法犯罪深表懊悔和自责。旁听人员聚精会神聆听,庭审现场气氛庄严、秩序井然。该案将择期宣判。
庭审结束后,旁听人员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旁听庭审,不仅直观地了解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手段形式和社会危害性,还极大增强了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今后,将以案为鉴,时刻保持着对法律的敬畏之心,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言行,严格遵守收集、处理个人信息的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并把庭审中所学到的相关法律知识融入到工作中去,向身边亲友及群众宣传个人信息是受法律保护的,不得非法收集、买卖、使用、泄露,从源头上防控违法犯罪行为。
旁听人员还参加了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参观了诉讼服务中心、未成年人圆桌审判法庭、“法官之家”等场所,详细了解了法院工作流程、智慧法院建设、党建文化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诸多工作亮点,切实感受到了司法公正与法律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