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立案当天就能调解成功,效率真高,我要给你们点赞!”7月29日下午14时左右,农民工代表张某,在高新区法院五湖法庭领取民事调解书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是五湖法庭依托“先行调解”工作机制打造实质解纷“快车道”高效解纷的其中一例。
原来,在7月21日的早上,21名农民工愁容满面地来到五湖法庭,就某建筑公司拖欠他们劳务费的问题,欲提交起诉材料。
立案工作人员厘清案件信息后,立即为他们开通了“绿色通道”,在立案过程中详细地向他们讲解了先行调解的优势,即在立案后由法院委托专业组织进行调解,调成后可由法院出具调解书,其效力与判决相同,且省时省力省心还省钱。
征得双方同意后,案件承办法官当即将案件委托至龙凤区司法局黎明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与调解员一同开展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工作。
调解现场,工友们想着尽可能快速拿回养家糊口的血汗钱,建筑公司负责人却大倒苦水,诉说资金周转有很大困难,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工钱,为此双方一时僵持不下。
为实质化解纠纷,让农民工能够拿到血汗钱,法官和调解员打起配合战,采取“背靠背”调解方法展开调解。法官向公司负责人员释明:“欠薪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企业信誉,更有可能还要因此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情节严重的话负责人还可能要被判刑,得不偿失!”;调解员以谈心形式安抚民工情绪、倾听双方诉求及实际困难,告知双方要换位思考,企业在谋发展的同时也应考虑民工生活的疾苦。
经长达四个多小时的调解后,法官和调解员逐渐在企业困难和劳动者不易之间找到平衡点,并逐渐打开了双方的心结。公司负责人终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民工也体谅了公司运转的难处。
随后,法官趁热打铁,借助人民法院案例库案例进行精准释法说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即在2025年8月15号前,公司将付清21位民工全部劳务费52.4万元,逾期将承担3%的违约金。
协议签好后,法官立即为这份协议“上好保险”,当场审查协议内容,并约当事人一同来到法庭,当场出具民事调解书。
至此,这起涉及百万薪酬的讨薪案件,通过与社区调解员联动,经过近一天的时间得以高效实质化解,实现了案结事了的良好效果。
下一步,高新区法院五湖法庭将秉持“如我在诉”的司法服务精神,以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为契机,锚定“走在前列”目标任务,持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心用情用力维护当事人,尤其是涉民生案件主体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先行调解的高效优势,持续提高审理质效,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