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下午,大庆高新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高新区法院分党组成员、副院长沈洪庆通报了大庆市未成年人犯非监禁刑判后帮教网络平台建设总体运行情况,少年法庭庭长徐华楠通报了7起非监禁刑被告人通过网络帮教平台成功回归社会的典型案件。来自《大庆日报》、《都市生活报》的记者及包括辖区群众代表十余人参加了本次新闻发布会。
沈洪庆副院长指出,创建未成年人犯非监禁刑判后帮教网络平台意义重大而深远,其是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需要,是推进和强化帮教体系建设的需要,是实现工作模式规范化、科学化的需要,是提升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工作效能的需要,亦是加强智能法院建设的需要。他介绍说,多年来,高新区法院系审理市未成年人犯罪的唯一基层法院。以往未成年人帮教矫正体系基本是两块,一块是公、检、法、司的“政法一条龙”体系;一块是政府机关相关部门、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社区和志愿者组成的“社会一条龙预防帮教矫治体系”。但是,两个体系未能有效融合,给工作带来一些弊端。为解决这个问题,2017年12月1日,高新区法院投入资金近30万元研发的未成年人犯非监禁刑判后帮教网络平台于开始运行。这个平台是一个模块化、多元化、专业化网络平台,采取的是“e+判后帮教”的形式对非监禁刑未成年人犯进行帮教,以网络平台为连接点,多线条接通帮教对象、帮教对象家长、公、检、法、司、劳动、教育、民政、工、青、妇、社区、心理咨询师、法律援助者、职业学校及相关单位与个人,形成密集网络,线上对接,分类帮教,从而实现预防犯罪平台资源共享。并重点介绍了平台四个模块的主要内容及运行情况及成效,即心理疏导模块,设立心理咨询师人才库,与帮扶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接,开展有效的心理帮扶;好书共读模块,由专家初步选择1000多部青年励志书,进入网络书库。每日晚7点至8点30分为好书共读时间,由法官指定共读的书籍;职业技能培训模块,与网络平台签约的新华职业技术学校,指定专职教师负责平台工作,及时更新课程信息;社会公益劳动模块,让帮扶对象根据与这个网络平台有合约的公益劳动场所的需求,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社会公益劳动,使其增加社会责任感。通过帮教网络平台,有效强化了部门之间沟通、降低帮教成本、提升帮教积极性和与帮教质量,效果明显。年初以来共帮教28人,截至目前已经有13人次已经完成了缓刑考验期内帮教项目,并通过了考核,其余15人还在帮教过程中。在帮教网络平台帮教过程中,其中心理咨询师在线答题300余次,线下共进行心理治疗30余次,单人均在3次以上、评估报告13份。如今,被帮教的28人中,有的起初不敢面对生活,现已转变观念逐渐开始阳光生活;有的通过努力在今年高考中考上了二本学校,即将走上大学校园;有的通过在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专项技术,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单位。
随后,少审法庭庭长徐华楠通报了孙某聚众斗殴、陈某故意杀人、王某故意伤害等7个刑事案件12名非监禁刑罪犯通过这一判后帮教网络平台纷纷重返校园或找到工作单位或从事经营生意等。在发布案件中,还介绍,对于这些非监禁刑罪犯,根据网络平台考核情况,定为良好、合格、不合格。表现好的,建议缩短缓刑考验期,推荐工作;三次违反网络帮教平台规定,撤销缓刑。
发布过程中,媒体记者就判后帮教网络平台具体如何运行、如何对这些非监禁刑罪犯考核及违反帮教网络平台规定考核的表现与后果等所关心的问题分别进行了现场提问。少年法庭庭长徐华楠对此一一进行了全面解答。
整个发布会,始终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