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辖区产业密集,大中型企业达4000余家,年创利税过百亿。为了更好地服务保障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庆高新区人民法院让人民陪审员积极参与纠纷化解,使大量矛盾得以圆满化解。
民工做陪审 一“劝”泯恩仇
“老板拖欠我们近200万工资,还让我们活不?”一气之下,32位农民工于2016年1月11日来到大庆高新区人民法院,起诉某建筑公司,要求给付工资款。
鉴于年关将至,高新法院开通“绿色通道”,快立快审,并抽选民工身份的陪审员宋子豪陪审此案。
在审理中,陪审员宋子豪向农民工讲述自己打工的坎坷经历,很快拉近了与农民工的距离,并取得了他们的充分信任,又向被告讲述农民工的种种艰辛及国家打击欠薪的政策,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协议,被告给付32位农民工168万元。
调解成功后,宋子豪高兴地说:“我这样一个农民工能当上人民陪审员,帮助农民工兄弟解决实际问题,真是太有意义了!”
为超额完成陪审员倍增计划,高新法院2015年又增选了一批人民陪审员,在重点考量职业类别和专业特长的同时,还有针对性地从弱势群体中选任了有影响力的代表作为人民陪审员,宋子豪就是其中一个。事实证明,弱势群体代表当人民陪审员,极易解开诉讼双方的“结”。
专家当陪审 化解更专业
“物业服务不到位,服务质量差,给我造成了损失,我就不交物业费!”一起物业合同纠纷案的被告李某在庭审中说。
作为合议庭成员的人民陪审员刘萍,系市物业纠纷评估专家。庭审中,刘萍指出原告服务不到位的表现,需放下姿态接受调解;又用已生效的相关案例与被告进行交流,阐述物业服务态度不佳不是拒交物业费的正当理由,服务不佳造成损失要求赔偿的,要有证据来证实。经沟通后,双方达成协议,由被告李某一次性向原告交纳物业费的80%,即3072元。
为更好地解决特别专业化的疑难纠纷案,高新法院建立了人民陪审的专业化队伍,在医疗、保险、物业服务、知识产权、工程建设、劳动争议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分别引进2至5名专家进入人民陪审员队伍,在陪审中为当事人提出相对权威合理化的解决方案,促成专业化纠纷得到及时化解。
延伸陪审权 多元更彻底
“我因颈腰部疼痛伴四肢麻木到被告医院处就诊,被告为我做了‘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手术,导致我高位截瘫。听说您是全市医疗专家,又是人民陪审员,您要为我做主啊!”50多岁的高某找到了辖区内的人民陪审员党小辉,即市医疗专家、大庆油田总医院医务处副主任。
党小辉了解情况后,立即和区法院立案庭庭长梁忠发沟通,并与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医调委”)取得联系。随后,会同法院、市医调委、社区相关组织及相关人员共商化解纠纷的具体方案。根据双方举证及司法鉴定结果,经多方商讨,这起尖锐的医患矛盾在3天内就彻底化解,被告一次性赔偿高某各项损失共计86.6万元。
为进一步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高新法院延伸陪审职能,将陪审领域向前移至诉前,向后推至判后,乃至信访化解。在化解纠纷时,人民陪审员可邀请相关人员或单位助力调解,法院帮助协调,全力维护好陪审员纠纷化解的联动,实现纠纷解决的多元化,从而使纠纷解决更彻底 。
高新法院人民陪审处处盛开“和谐花”。据统计,该院现有人民陪审员89名,2015年共陪审案件945件,其中调解结案766件,邀请相关人员参与调解216件,调撤率达81.06%,且无一起案件发改,社会效果较好,得到了辖区群众的普遍赞誉。